站在鏡子前,她親手剃下自己的長髮,預想著化療可能帶來的副作用。那是一段身體與心理都極為煎熬的日子,她一邊接受治療,一邊在不確定中摸索度日。幾年後,頭髮慢慢長了回來,甚至比以往更為濃密,而她也開始做麵包、種植物、牽孩子逛街。雖然抗癌的路持續走著,生活卻變得更踏實,也更懂得把握每一個當下,去做想做的事。
這位40多歲的媽媽,是南山人壽業務員李惠貞服務多年的保戶。李惠貞見證了她從確診乳癌、歷經治療、到慢慢找回生活節奏的過程,「每次看到她的笑容,我都深受感動。」李惠貞說。
根據衛福部最新報告指出,癌症已連續42年蟬聯國人十大死因之首,每年約5萬多人死於癌症。2022年癌症登記資料顯示,發生率仍持續上升,平均每4分2秒就有1人罹癌,相較2021年又快了17秒。1
面對這個社會共同的挑戰,南山人壽健康守護圈整合健康管理資源推出「癌can help」主題服務,與多家專業團隊合作,從癌前預防、抗癌支持到癌後康復,打造一套完整的照護網絡,實踐「保險不只是理賠,而是每一階段的全程陪伴」。
南山人壽業務員李惠貞分享多年服務經驗,以及一路陪伴保戶走過治療歷程的心情。
癌前預防
早一步準備,就是多一份保障
「很多人認為沒症狀就代表沒事,但癌症初期往往沒有明顯警訊。」健康守護圈合作夥伴之一的榮文生醫團隊提醒。
他們曾協助一位南山人壽保戶安排進行循環腫瘤細胞(CTC)檢測,透過非侵入性的抽血檢查偵測癌症風險。當時,這位保戶僅有輕微胃部不適,卻在CTC檢測中發現血液內有15顆癌細胞,屬中度風險。雖然影像檢查與腫瘤指標未發現異狀,但在後續追蹤一年後確診肺部腫瘤,得以及時介入治療。
健康檢查對大多數人來說相對熟悉,但其實「健檢」和「癌症篩檢」的目的不完全相同。榮文生醫團隊指出,健檢主要檢視血壓、膽固醇等身體常規數值,這些數值在癌症初期往往不會有太大變化。而癌症篩檢則希望在尚未出現症狀時,就提前發現風險。對於有家族病史、作息不規律、壓力大的高風險族群,更應定期接受檢測與專業評估。
除了檢測,預防也需從生活做起。南山人壽健康守護圈也有提供營養健康諮詢指導與居家運動方案,協助保戶在日常中強化健康防線。
抗癌支持
在最困難的時候,成為真正的後盾
李惠貞回憶,那位乳癌保戶是她剛出社會時認識的客戶。「當時她和先生預算有限,主要考慮儲蓄型保單。經過評估後,我還是建議他們加入基本的醫療與癌症保障。」
多年後,保戶確診乳癌末期。當時孩子還小,她因治療無法工作,家庭經濟壓力驟增。「保險理賠為她提供了穩定支持,有時僅支付2000元的醫療費,卻能獲得6萬元給付,這讓她能專注治療,暫時放下經濟憂慮。」李惠貞說。
除了財務支持,療程陪伴同樣重要。當保戶得知罹癌時,心情徬徨、資訊爆炸,往往不知道如何選擇下一步,透過南山人壽合作醫院一對一專科醫師提供癌症第二意見諮詢,供後續治療建議,讓病患治療選擇更踏實。
南山人壽也與癌症希望基金會合作推出「HOPE暖心關懷包」,提供癌症照顧心法相關書籍,幫助病友與家人理解病程、面對情緒。「保戶接過關懷包時眼眶泛紅,跟我說:『沒想到保險公司除了理賠,還會記得我需要被照顧。』」李惠貞分享。
在癌症治療期間,李惠貞多次探望保戶,「她總說自己還好,有一次還端出剛烤好的麵包請我吃。本來以為我是來安慰她的,結果每次都是我被她鼓舞。」
癌後康復
療程之後,重新定義每一天
治療結束,不代表挑戰結束。療程後的疲憊、身體變化與心理壓力,都需要被看見、被照顧。
南山人壽健康守護圈也有規劃線上心理諮詢、復健復能等服務方案,幫助保戶循序漸進地重建生活節奏。
而這位保戶也常與李惠貞分享近況——她會帶孩子散步、做麵包與親友分享,這些看似平凡的片刻,正是她努力活下來的證明。
癌症是一場人生的重大考驗,但沒有人需要獨自面對。透過「健康守護圈」,南山人壽從預防、治療到康復,全程相伴,讓保戶在生命每一個轉彎處,都有一股穩定的力量陪伴同行。
1 聯合報(2024年12月19日)。癌症時鐘快轉!111年每4分2秒1人罹癌 第一名為肺癌。
2 健康守護圈之加值服務或合作廠商提供之產品、服務或優惠訊息等,均非屬保險契約權利義務之一部分。本公司與合作廠商間無代理或類似關係,合作廠商提供之產品、服務或優惠訊息,係由合作廠商各自提供及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