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最新消息
113年08月07日
公告事項
【目標到期債券基金】各家投信說明/受制裁債券相關說明
項目 專區連結 目標到期債券基金策略說明 連結 受制裁債券相關說明 連結
114年09月30日
活動快訊
2025南山熱舞大賽NS Dance得獎及中獎公告
本活動決賽得獎隊伍名單及相關中獎公告,請詳見附件內容,恭喜所有獲獎隊伍與幸運得主! 關於抽獎活動之領獎相關事項,已另行通知中獎者,敬請留意並依說明辦理,謝謝。
114年09月30日
ESG
南山人壽守護海洋行動 首場淨灘登場 「補」魚苗加「種」海草 多元實踐永續承諾
「今年也要一起淨灘嗎?」每年9到10月,不少南山人壽想擔任義工的夥伴,就會很有默契的開始問身邊的人,是否會和往年一樣,起個大早到海邊,撿拾海洋廢棄物。千呼萬喚之下,西元(下同)2025年南山人壽守護海洋行動的第一場淨灘活動於9月27日在新北市萬里登場,當天有700多人兵分兩路,這一頭負責撿拾海灘上的廢棄物,清理出618公斤的垃圾,另一邊則是負責「補」魚,放流5萬尾的健康魚苗到大海中。而接下來到11月,南山人壽將陸續前進彰化縣伸港鄉、臺南市南區、高雄市旗津區以及桃園市觀音區舉辦淨灘活動,預計會有超過4,200名的義工,實踐「一個地球,一起守護」的永續承諾。 南山人壽作為永續健康領航者,呼籲各界從個人、生活、社會、企業與環境五大面向儲存健康帳戶,在環境面向,連續14年推動守護海洋行動,2025年首場淨灘邀請新北巿政府環保局擔任指導單位,號召由南山人壽、南山產物的內勤員工及親友所組成義工大軍,積極參與多元的環境保育活動,藉由與不同的合作單位協力及內外倡議,朝著環境永續的目標前進。 ●「種」海草增碳匯 提供海洋生物棲地 全球的海草數量持續減少,並以每30分鐘1個足球場的速度在流失,消失海草的面積已達30%(註1),南山人壽今年首度擴及海草復育行動,自7月開始,攜手國立中山大學、雲嘉南濱海國家風景區管理處、臺南社區大學,以臺南市七股管理站的六號小島為基地,進行「貝克氏鹽草苗圃建立與復育」,希望幫助提供海洋碳匯與生物棲地。 ●「補」魚苗顧生態 重建海洋生態平衡 從基因標誌的親緣分析研究發現,海洋中的布氏鯧鰺約有62.7%的比例來自放流魚苗(註2),證明其具有良好的存活率與繁殖能力,有利永續培育漁業資源。南山人壽繼去年放流6.8萬尾布氏鯧鰺魚苗後,2025年持續與財團法人臺灣海洋保育與漁業永續基金會合作,並在9月27日的首場淨灘活動,放流5萬尾布氏鯧鰺魚苗,協助重建海洋生態平衡。 ●「撿」起環保意識 淨灘活動成親子教育課堂 南山人壽自2012年起,從築籬、固砂、淨灘撿拾海洋垃圾,到延伸創作海廢藝術牆,並擴及地方創生,一步步倡議推動守護海洋行動,每年都會有許多義工帶著孩子一起到海邊,利用一個假日的時光,親子共同完成一件有意義的事,並且在大自然教室進行機會教育,啟發重新思考生活中的每一次使用與丟棄,從源頭開始減少,從日常習慣開始改變,從下一代的教育開始,扎根海洋永續教育意識。 ●「翻」轉海廢生命 藝術牆勾勒出永續旅行地圖 與《微笑台灣》深度旅遊計畫網站合作,從南山人壽全臺共20座的《海廢再生藝術牆》為重要景點,規劃出三條永續旅遊路線,結合《微笑行動地圖》數位互動平台,透過有趣的主題任務,引導旅人一邊探索在地景點與文化,一邊感受南山人壽永續理念。了解更多永續旅行地圖:https://smiletaiwan.cw.com.tw/feature/2025nanshansea。 海洋,是孕育萬物之母,人類的健康與環境息息相關,守護海洋、保護生態,就是在守護自己和下一代的未來,南山人壽將持續在五大健康帳戶中累積成果,打造更美好的永續未來。了解更多南山人壽的永續健康行動: https://pse.is/7tqar9 圖說:南山人壽於9月27日舉行本年度的首場淨灘活動,700多位義工不畏豔陽,同心協力清理出618公斤的垃圾。 圖說:南山守護海洋行動已走過14個年頭,新北市環保局副局長陳美玲(左三)也到場力挺,並且與南山人壽總經理 范文偉(右三)、南山產物總經理 林宜孝(右二) 、南山人壽客戶服務資深副總 李淑娟(右一)、南山人壽財務長 蔡昇豐(左二)以及南山人壽多元通路副總 黃慧敏(左一)共同合影。 圖說、南山人壽以實際行動實踐「一個地球,一起守護」的永續承諾,義工們合力清出許多海邊的垃圾。 圖說:南山人壽及南山產物的志工們,以接力方式放流5萬尾的健康魚苗到大海中。 圖說:南山人壽今年首度擴及海草復育行動,許多義工帶著孩子一起到海邊,親子共同完成一件有意義的事,並且在大自然教室進行機會教育。 註1:「2025世界海草日 海草復育向下扎根」,農業部水產試驗所新聞稿https://www.tfrin.gov.tw/theme_data.php?theme=news&sub_theme=news&id=75406 註2:「魚苗放流有學問:基因標誌輔助可判斷種原來源,降低天然族群衝擊性」,農傳媒https://www.agriharvest.tw/archives/15893
幫助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