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最新消息
113年08月07日
公告事項
【目標到期債券基金】各家投信說明/受制裁債券相關說明
項目 專區連結 目標到期債券基金策略說明 連結 受制裁債券相關說明 連結
114年09月01日
活動快訊
保險費通知單(自動扣款)電子化上線公告
為提升服務效率並響應環保,南山人壽自 114年9月起,正式提供保險費通知單(自動扣款)電子化服務! 服務調整內容如下: 自114年9月起,原紙本寄發之保險費通知單(自動扣款)方式新增電子通知(E-mail或簡訊),紙本維持寄發。 公司將依保戶留存資料,以下列方式寄發保險費通知單(自動扣款): 1. 已申請電子單據之保單:維持以E-mail寄發。 2. 尚未申請電子單據之保單: (1). 保單留有E-mail及手機號碼,改以E-mail寄發。 (2). 保單僅留有手機號碼(無E-mail ),改以簡訊寄發。 (3). 保單於公司未留存E-mail /手機號碼,維持紙本寄發。 簡訊係以南山人壽專屬簡訊號碼「68800」發送,可安心點擊閱讀無需擔憂。 自115年9月1日起,保險費通知單(自動扣款)取消紙本寄發;改為電子通知(E-mail或簡訊) 。 請您留意相關通知,並確認保留於本公司之聯絡資訊( E-mail/手機)正確無誤,以確保能順利接收扣款通知。
114年08月27日
新聞中心
照亮醫療第一線!第八屆「南山醫務社工獎」頒獎 感謝醫務社工發揮關鍵力量 促進社會健康與韌性
南山人壽致力推動社會的永續健康,投入醫療關懷計畫十三年來,攜手全國各縣市合作醫院,透過醫療補助與志工行動關懷弱勢及病友家庭,共同為弭平健康不平等及促進社會福祉而努力。為表彰堅守在醫療第一線的醫務社工,今(27)日舉行第八屆「南山醫務社工獎」頒獎典禮,行政院政務委員陳時中、衛生福利部政務次長呂建德、醫務社會工作協會理事長宋賢儀、南山人壽慈善基金會董事長尹崇堯及各地醫療院所院長、副院長皆親自出席,向6家得獎醫院的社工團隊、及6位醫務社工表達祝賀,場面盛大隆重。 在臺灣醫療第一線約有2,000名醫務社工,每日穿梭在醫院各角落,陪伴病患與家屬對抗疾病、協助醫病溝通,以及為病人家屬媒合社會資源,是醫療現場不可或缺的關鍵角色。南山人壽於2017年與醫務社會工作協會共同設立「南山醫務社工獎」,成為全國唯一專為醫務社工設立的獎項,多年來持續透過獎項選拔與議題倡議,肯定醫務社工工作價值及促進專業發展,也提升社會大眾對醫務社工的認識與重視。 第八屆「南山醫務社工獎」獲獎者充分展現「以病人和家屬為中心」的服務精神,主動關懷弱勢、發現需求,甚至擴及服務社區病人及街友。團體組獲獎的醫務社工團隊,積極整合醫療照護及在地資源,包含降低東部地區就醫障礙、主動走入山地部落、投入災難應變社會工作,並建立無家者街頭醫療守護網,致力維護弱勢族群的健康照護平等權益;而個人組獲獎的社工師們,無論是在兒少保護、脆弱家庭早療服務、創新志工服務及專科社工師訓練等方面,展現卓越的推動成果。此外,獲獎者們不斷追求專業創新與精進,將實務轉化研究、爭取社工加薪、邁向專科化,更有多位社工深耕急診專責服務,以其專業守護弱勢。 行政院政務委員陳時中肯定「南山醫務社工獎」讓大眾看到醫務社工的專業與貢獻,勉勵醫務社工繼續發揮助人力量增進民眾健康福祉,並期許各界持續攜手努力,為社會帶來更多正向力量。衛生福利部政務次長呂建德肯定醫務社工運用專業,協助病人與家屬因應複雜的醫療與社會問題,成為連結醫療、救助與社福領域的關鍵角色,並表示將持續完善社工專業制度,重視社工薪資待遇與執業安全,以促進社工人才安定久任,打造兼具韌性與溫度的社會安全網。 醫務社會工作協會理事長宋賢儀表示,近年醫療現場變動愈加明顯,除了自費醫療項目增多,病人負擔更加沉重;再者,隨著家庭結構轉變,病人可依靠的非正式支持系統也更有限,對社會資源的需求日趨迫切。這些變遷從社會面、經濟面、醫療服務面皆帶來重大衝擊,從資源效益的提升、邊緣弱勢的定義,到就醫權益的保障,皆是醫務社工持續精進的方向,期許醫務社工們活成一道光,陪伴病人與家屬走出幽暗,看見生命的韌性與希望,為醫療場域注入更多慈悲與關懷。 南山人壽慈善基金會董事長尹崇堯表示,在支持弱勢族群就醫及病患家庭關懷的路上,全臺的醫務社工是南山人壽非常重要的夥伴,我們除持續透過此獎項平台為醫務社工的工作權益與專業發展倡議發聲外,並擴大關注他們的身心健康與執業風險保障,致力成為醫務社工的後盾。面對社會結構與醫療照護環境的變化,南山人壽致力推動永續健康,持續攜手醫院夥伴為消弭弱勢健康不平等、促進社會健康與韌性共盡心力,期盼在公部門與民間力量齊心努力下,邁向健康臺灣的願景目標。 表:第八屆「南山醫務社工獎」得獎名單與服務事蹟摘要 團體組(共6名,依類別/醫院筆畫順序排列) 綜合績效類—卓越獎 台北慈濟醫院 發現潛在需求與提升家庭支持:以簡式健康量表發現潛在個案,以同理與專業走入個案生命,運用多元資源,幫助病家面對就醫、經濟與照護難題,銜接社區福利,促進家庭癒後生活的適應。 建構全方位關懷醫療服務:對弱勢兒少安全、家暴與自殺防治個案,提供危機介入處遇、心理支持與社福系統連結,以家庭為中心,致力發現個案的真正需求。 接軌社區友善照護:積極參與失智共照、早療等服務,接軌社區提供持續性陪伴與照顧,建立跨專業的社區資源網絡,在地多面向守護弱勢。 花蓮慈濟醫院 花東第一線災難應變守護:面對重大天災及意外事故,迅速啟動大量傷患應變機制,運用專屬清單系統即時協尋,聯合跨院社工提供高效溫暖的服務;並建立團隊心理韌性、系統化災難應變機制,促進韌性醫療發展。 健全東部兒少保護網絡:建立橫向跨網絡合作與傷勢辨識諮詢群組,全年無休處理高風險個案,穩固兒少保護安全網。 運用智慧服務提升醫療可及性:善用智慧醫務社工系統,整合醫療與慈善資源,以病人為中心的跨領域合作照護模式,提升 弱勢病患取得就醫社福資源協助的可近性。 綜合績效類—優秀獎 基隆長庚紀念醫院 走入社區守護兒少:為社區高風險及脆弱家庭兒少建立兒少保護綠色通道;針對疑似發展遲緩幼兒,提供到宅早療服務;積極走進社區及校園宣導性別教育與自我保護預防。 推動臨終關懷與器官捐贈:持續提供安寧病家、器捐家屬及受贈者社會心理支持計畫,推廣在地化安寧療護、預立醫療照護諮商、器官捐贈,扎根社區生命教育。 深耕社區推動健康促進:看見社區民眾需求,運用社工專業規劃創新方案,結合跨團隊資源投入社區健康促進方案,照護社區民眾身心健康。 新竹馬偕暨市立兒童醫院 跨網絡建構全方位支持服務:以病人與家庭為中心,依在地不同族群需求建構服務網絡與團隊,透過個案工作、病友團體及社區倡議,提供完整、連續性的服務與社會心理及靈性支持。 整合照護資源打造弱勢安心就醫環境:整合院內外資源,重整醫療照護基金,提升無依、複雜特殊個案及弱勢族群照護與安置效能,為病家回歸生活賦能。 樂齡志工智慧升級:關注高齡志工的身心靈健康,提升參訓率與服務品質,推動創新管理及多元學習,促進志工在服務與樂齡生活的身心平衡。 特色服務類—卓越獎 北市聯醫中興院區 建立無家者友善廊帶:以專業實踐市立醫院責信,帶領團隊提供無家者主動性的醫療及社工服務,守護其生活及健康之權利與需求。 提升健康照護可近性及倡議平權:將健康服務帶至街頭,從點線面推動醫療介入、後續處遇及連結社會資源,提供無家者能負擔、可取得、高品質的健康照護服務;致力跨領域溝通協調,由內而外提升弱勢服務識能,建立無家者友善就醫環境。 守護善終權益:尊重無家者醫療自主權,透過預立醫療照護諮商,結合緩和醫療團隊,提供無家者有尊嚴的臨終照護。 特色服務類—優秀獎 埔里基督教醫院 以部落生活脈絡為基礎建立信任:尊重部落制度與文化,從參與及陪伴開始建立關係與信任,並依部落生活方式發展貼近其生態的服務模式。 橫向整合的跨院照顧模式:針對高齡、失能或臨終案家,結合院內外單位,協助完成安寧轉銜等關鍵照顧,讓病家獲得安心、符合需求的資源及服務。 實踐全人與生活導向的關懷服務:以家庭整體為核心提供協助,關懷不只發生在醫療服務範疇,更涵蓋生活調適、家庭互動、靈性支持與關顧,以提升照顧效能,陪伴案家度過生活中的病痛脆弱,重拾日常節奏與尊嚴。 個人組(共6名,依獲獎人姓名筆畫順序排列) 卓越獎 黃昱惠 花蓮慈濟醫院 兒少保護服務的實務創新與制度推動:除即時介入個案服務外,主動參與優化保護性個案就醫機制,包括驗傷流程、空間改善與資源整合,並投入教育訓練,協調跨單位合作,提升個案急診就醫品質與服務效能。 大量傷患事件應變與標準化流程建置:多次參與災難事故急診第一線服務,協助醫療及社工團隊制定應對標準化流程,有效提升災難應變能力。 致力急診留觀出院困難個案服務:提供經濟弱勢案家經濟支持與關切家屬照顧環境,並積極協調資源協助偏鄉獨居老人和身障者安全返家及銜接所需照護服務。 黃惠玲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致力促進醫病和諧:參與醫療爭議案件與醫護及醫管單位合作,積極協調團隊力求院內形成共識,並持續關懷醫病雙方,透過可逆式處理程序及溝通關懷模式,確保病患權益,並促進醫病和諧。 創新家暴相對人處遇服務模式:融合「認知行為治療」與「創傷知情觀點」運用於家暴相對人團體處遇,帶領成員自我覺察進而改變行為模式。 致力建置院內社工執業友善環境:主動與跨單位溝通協調促進合作,提升社工服務效能;致力社工專業培訓與薪資權益提升,穩定人才留任與團隊發展。 駱佳琦 義大癌治療醫院 致力志願服務管理與推展:運用社工專業發展及維繫志工服務量能,與志工合作,透過方案排除民眾就醫障礙,並減少醫療團隊負荷,穩定醫療服務量能。 促進品質改善與創新志工服務:爭取院內外資源投入志工訓練與拓展服務,發展多元志工服務,如推動志工參與病人安全之推廣與通報、培訓高齡志工投入病房高齡病家關懷服務等。 發揮社工特質展現專業與溫度:在訪視中依不同類型病人的問題與需求,同理病家情緒,評估給予適切服務;積極參與醫病共享決策,以專業促進醫病溝通。 優秀獎 陳虹彣 臺大醫院 守住急診現場的社工角色:投入急診與整合醫療病房服務,協助支持系統薄弱之病人與家庭獲得適切的專業服務,並做為醫療決策的溝通橋樑,維護病人最佳利益。 從制度推進到跨域整合:負責保護性業務並擔任自殺防治與家庭暴力防治窗口,制定工作指引,並強化團隊共識,提升處遇效率與標準化;推動跨院交流與專業合作,促進資源共享與臨床服務品質提升。 投入臨床教學與發表促進專業發展:積極參與專業發展,主動投入臨床教學及實務研究,提升臨床服務質量與專業知能。 麥漢倫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 積極投入急診與保護服務:參與第一線家庭暴力、性侵害防治及兒少保護就醫及出院關懷工作,以專業與溫暖守護個案,撐起他們走向復元的第一步。 推動早期介入脆弱家庭服務:關注個案權益並創新服務模式,推動兒少保護預防工作,透過個案風險評估機制,以初級預防方式提供家庭親職輔導,降低兒少保護案件發生。 多元形式記錄及分享社工專業:從個案服務出發,拓展至醫療品質改善、跨團隊教學、學術發表及品管競賽,以不同形式傳遞社工價值,跨團隊傳承經驗及提升服務品質。 楊智凱 埔里基督教醫院 致力專業發展與人才培育:以醫院為基地,建置以鄉村醫療為主體的醫務專科社工師訓練組織,並推動老人專科社工師訓練組織,確保知識傳承以因應病人需求變遷。 創新偏鄉社區服務模式:策劃並督導偏鄉社區服務計畫,將醫療社工服務由院內延伸至偏鄉部落,並成功連結外部資源,提升服務機動性與量能。 推動實務研究與專業交流:將臨床反思轉化為學術研究於國內外發表,並搭建實務、官方與學術交流平台,促進專業發展,積極改善鄉村醫務社工執業環境。 圖說:今(27)日舉行第八屆「南山醫務社工獎」頒獎典禮,行政院政務委員陳時中(前排右6)、衛生福利部政務次長呂建德(右5)、衛生福利部社會救助及社工司司長蘇昭如(右4)、醫務社會工作協會理事長宋賢儀(右3)、南山人壽慈善基金會董事長尹崇堯(右7)及各地醫療院所院長、副院長皆親自出席。
幫助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