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PREVIOUS

NEXT

青春 只是一種心情

文 / 品牌溝通及公共事務部

談起青春,我們總以為那是生命裡某一段限定的時光。然而,當你踏入不老夢想125號「不老食光」,看見72歲的員工熟練地捏著肉丸子;或是在「丸滿台灣味手路菜」客席間,品嚐到老師傅集畢生功力烹製的手路菜時,你會發現,青春從來無關年齡,而是一種對生活仍有期待、對明天仍有想像的心情。

本期走訪的兩家店,一間座落於台中歷史建築中,一間隱身在台北巷弄裡,看似毫無交集,卻不約而同以「銀髮」作為主角,詮釋著青春的另一種樣貌。從日常出發,透過熟悉的味道、真摯的互動,打造出人與人重新連結的起點,也讓我們看見那份對於未來懷抱期待的心情,無論幾歲,依然可以閃閃發亮。

不老食光 | 青春,再次上桌
無論是來客或是接待者,都能在不老食光裡遇見舒適自在的自己。

走進不老食光,映入眼簾的是充滿細節的空間設計——這棟前身為市長公館的歷史建築,如今在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的規劃下,成了長輩展開第二人生的舞台。餐廳中,處處可見對銀髮族群的友善考量:中島高度按照長輩平均身高設計、現場放置許多椅子方便隨時歇腳,甚至引進來自日本的升降拉籃系統,讓拿取高處物品變得輕鬆又安全。

「我們的工作流程,都是從員工的角度出發設計的。」負責人說道。不老食光的十多位長者員工,每人輪替2到3個不同崗位,工作5.5小時,排班前也會先調查每個人無法排班的時段,再進行分配。這種「以人為本」的管理哲學,讓整間餐廳也多了一份自在與安心的氛圍。

在這裡,招牌菜不是名廚創作,而是長輩們過往拿手的家常菜。以招牌肉丸子為例,「幾乎每一個媽媽都會做肉丸子」,但每家味道各有不同,不老食光因此推出梅乾、瓜仔兩種口味的「阿嬤的手打肉丸子」,讓這道人人熟悉的菜色,伴隨著長輩們獨特的人生記憶與故事重新上桌。

而正因為員工們能夠輕鬆自在地做自己,那股從容與活力也悄悄感染了來訪的客人。曾有一位消費者在造訪後深受感動,特地帶著母親前來慶祝80歲生日。原本因為喪偶而不願外出的母親,在這裡感受到同齡人的熱忱與溫暖,後來也漸漸願意走出家門。

這份感動,不光是一段美好的用餐體驗,更是一份被層層傳遞的心意。從餐廳的初衷出發,經由員工的雙手與料理的溫度,送進客人的心中,再延續到下一位需要被鼓舞的人。對於不老食光而言,讓長者重新感受生活的動力,就是這場青春序曲的起點。

長輩們的拿手家常菜,搖身一變成為不老食光的招牌菜。



丸滿台灣味手路菜 | 青春,不改初衷
丸滿牆上的老照片,讓來訪者彷彿走進回憶之中。

「丸滿」取自「圓滿」的諧音,代表一種吃飽喝足的幸福感。台式的浪漫情懷從店名開始,延伸到空間中的客家花布傳統裝飾以及酒家菜文化,每一處細節都在訴說著台灣飲食文化的故事。這樣的懷舊氛圍並非刻意仿舊,而是出自一位做了一輩子台菜的老師傅,對於傳統的堅持與不願妥協,希望能把那些即將失傳、沒有人做的菜色重新帶回餐桌。

翻開丸滿的菜單,一道道看似簡樸的料理:米粉湯、豬肝、菜脯蛋、蚵仔絲瓜麵線等,背後承載的其實是世代傳承的手路菜精神。對於許多熟齡客人來說,那不只是熟悉的味道,更是一把開啟記憶的鑰匙。

在丸滿,每一道料理都藏著老師傅一路走來的堅持與傳承。
除了日常菜色,店內的預定菜色更是一大亮點,像是紹興富貴豬腳、烏魚子櫻花蝦米糕、金銀富貴燒蹄等,不僅在命名上充滿傳統韻味,在工法和風味上也展現了台灣酒家菜的精湛技藝。

「我們家台菜的這個做法、這個口味,台北應該沒有第二家。」經營者語氣篤定,透露出身為文化傳承者的驕傲。面對外界將丸滿定位為懷舊餐廳,他們始終很清楚自己的方向,「外面人不愛這樣做、覺得很麻煩,但是我們硬把它這樣搞,我們有存在的意義。」

這份堅持換來的是客人們的認同。從最初在街頭發傳單、喊著「不好吃不用錢」,到如今累積起一群忠實顧客,這一路走來雖然充滿挑戰,但更多的是感激。對丸滿的經營者而言,開餐廳不只是為了生活,更是一種守護傳統的責任,「我們希望讓更多人知道,台菜還可以用這種方式呈現。」

無論是台中不老食光裡,七旬員工在廚房裡熟練準備料理的身影,還是台北丸滿餐廳中,老師傅一輩子孜孜矻矻、只為留住傳統酒家菜文化的精神,都在告訴我們,只要心中還願意為美好的事物努力,在歲月中尋找自己的價值與光芒,青春就不曾遠去。



  • 不老食光
    這是一處融合銀髮、文創與參與精神的高齡創新場域,由長輩們擔任服務生,並推出滿載回憶的懷舊菜單,不只推動銀髮就業,也營造出青銀共融的溫馨氛圍,是適合各年齡層一同品味老時光、共享生活故事的好地方。

    推薦人:
    品牌溝通及公共事務部
    洪雅蕙

  • 丸滿台灣味手路菜
    裝潢風格很復古懷舊的丸滿台灣味手路菜,傳統家常味菜色豐富、份量十足,創新料理手法帶出全新的味覺體驗。店員姐姐熱情招呼,就是要大家吃到很飽才回家,親朋好友都說一定要再約,把還沒吃到的全補上才算圓滿成功。

    推薦人:
    景順通訊處 張毓珊

SHARE

更多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