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家阿嬤最近胃口不好,每天都說她吃飽了,所以我想來看看,有沒有方法能讓她多吃一點。」來自印尼的KARSINI談起她照顧的長輩,眼神中滿是掛念。
某個週日午後,她和其他移工照護者、南山人壽的保戶與業務夥伴,齊聚在長期投入移工教育非營利組織One-Forty的辦公室,準備參加「失智照護工作坊」。還不到報到時間,教室就已坐滿了人,當中絕大多數和KARSINI一樣,是來自印尼的移工夥伴。
來自印尼的KARSINI和其他移工夥伴,用陪伴撐起台灣無數家庭的照護日常。
2025年,台灣正式邁入超高齡社會,高齡照護的需求不僅快速提升,也愈趨多元複雜。根據勞動部統計,目前在台灣的社福移工約21.6萬人1,其中八成為印尼籍。
這些照護者每天與長者共同生活,從三餐起居到陪同就醫,是最熟悉長輩的一群人。參與One-Forty外籍看護失智症培力計畫的醫師也指出,移工照護者往往是最能察覺長者有失智徵兆的關鍵人物。若能及早建立預防意識與觀察力,他們將成為家庭最前線的守門人。
自2014年推出長照險以來,南山人壽持續推動失智友善行動,透過保險商品和服務賦能,逐步建立起失智友善社區防護網。今年首次將行動落實到照護現場,攜手One-Forty合作舉辦以移工為對象的實務工作坊,從第一線照顧者出發,延伸守護的最後一哩路。
南山人壽長年推動「失智友善」,今年首度以移工為對象舉辦工作坊,將守護行動延伸至照護現場的最後一哩路。
從煮飯開始,讓照顧多一點信心
「你們有聽過麥得飲食嗎?」課程一開始,講師在台上問道。台下學員搖搖頭,嘴裡跟著練習剛認識的新名詞。
工作坊從「食物與失智預防的關係」切入,介紹十類能夠延緩認知退化的食材與建議攝取量——例如全穀類、綠色蔬菜、魚類、堅果、莓果等,「原來全穀每天要吃三份?」「雞肉一週要兩次喔?」現場驚呼聲連連,許多學員一邊聽一邊拍照記錄。
接下來的分組討論更為熱絡,各組根據不同照護情境,像是「失智的阿嬤」、「罹患高血壓或糖尿病的阿公」,運用剛學會的飲食知識設計出一週飲食菜單。現場中文、英文、印尼語交錯,笑聲此起彼落,在一位位題目設定的角色中,他們彷彿看見了自己熟悉家人的身影。
Arrey是其中一名特別活躍的學員,個頭嬌小但中氣十足。她口中的「媽咪」,是一位曾中風、因跌倒導致腦出血的80歲阿嬤,常常忘記今天是星期幾。Arrey每天陪著她復健、走路,也希望從飲食上協助改善狀況,「原來起司不能吃太多,一週兩次就超過了!」她認真記下,準備回家調整菜單。
移工夥伴Arrey在課堂中分享她陪伴長輩的日常點滴。
講師透過知識講解與小組互動,引導學員認識飲食與失智預防的關聯。
從運動開始,讓身心多一點活力
除了飲食之外,南山人壽也與長期合作夥伴—失智老人基金會,共同推出「大腦保健操」影片,設計給長者與照護者在家一起練習。研究顯示,運動是目前最具實證效果的失智預防方式之一。2
這套健康操由舞蹈老師與職能治療師共同設計,結合踏步、扭腰、節奏律動與語音引導,不只鍛鍊肢體,也同步刺激大腦認知。讓移工照護者與長者都能輕鬆上手,也讓健康成為日常中自然的一部分。
南山人壽相信,照顧從來不是一個人、一個家庭的責任,而是整個社會共同的課題。當我們願意支持照顧者,他們也會用自己的方式,守護我們最在意的人。這些推著輪椅、準備三餐、陪伴長輩走過日常的雙手,不僅是支持台灣家庭與照護現場的力量,更是與我們一同打造失智友善社會的重要夥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