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神」巴菲特今年5月宣布將於年底退休,他的職涯旅程從中學時期送報紙開始,一路延續到94歲。這份維持超過70年的熱情與投入,對於多數人來說或許遙不可及,然而工作的意義從來不只一種標準,我們擁有的選擇,也遠比過去更多——不只是在哪裡工作,而是以什麼樣的方式工作;不只是滿足責任,更是貼近自己想過的生活。
本期封面故事走訪兩處各具特色的開放空間,從台北的CBC SPACE到苗栗巷弄裡的思達卜咖啡,有人在書牆與音樂間專注工作,有人則在香氣與閒談中釐清思緒。這些地方未必是傳統辦公室,卻能接納各種狀態的工作者,讓每個人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模式,在自在中整裝出發。
也有人在穩定工作之外,發展出屬於自己的熱情路徑。「fun南山」單元邀請到三位業務夥伴,分享他們如何從果凍花、油畫與金工中找到熱情,也在創作過程中重拾初心,甚至將能量回饋到本業。當我們願意好好照顧自己,也就更有餘力照顧他人。
而對剛踏入職場的社會新鮮人來說,選擇同樣存在於起步階段。「fun知識」整理出適合不同工作型態的保險建議,無論是上班族還是接案者,都能依照預算與需求,替未來打造專屬安全網。風險也許無法掌控,但是選擇如何準備,永遠掌握在自己手中。
其他單元也延續「工作的樣子不只一種」的主題,「打開南山──邁向永續健康」記錄南山公開賽中的團隊故事,從吶喊、配合到彼此信任,展現了工作的另一面,也有這樣的熱血與默契;「心理測驗」則引導讀者探索理想的工作型態,認識自己真正的渴望。
工作的模樣從來沒有標準答案,但願這一期的內容,能陪伴您在日常的步伐裡,走近心之所向,走出屬於自己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