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01
青春上路
用腳步丈量世界 -
02
打開南山
邁向永續健康
青春上路
用腳步丈量世界
文 / 簡媜
TOP
01
02
文 / 簡媜
杜甫晚年有一首長詩〈壯遊〉乃自傳色彩的回憶之作,述及少壯之年曾遊歷吳越、齊趙等地,飽覽山川之險、風物之奇。壯,除了指少壯年齡,更深一層指的是豪邁之心、壯闊之行。從古典文學中不難發現,「壯遊」是古代讀書人很重要的自我養成之法,以年為單位,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涵養出胸襟與視野。此種養成理念放在現代,依然新穎。
回到我們現代。「壯遊」意涵不應只是跟隨旅行團出國遊玩,或許更類近單騎走天涯的踏查之旅或遊學。現代年輕學生比我們這一代擁有更多機會、資源進行壯遊,於寒暑假或以交換學生名義進行遊歷。如果讓孩子畫兩張「壯遊路徑圖」,一張是夢想中、一張是現實中可行的,會是什麼樣子呢?不管是單點駐營、參加暑期出國遊學營或是如《說走就走》一書父子步行環島51天,體驗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之深度旅行,相信有助於視野之養成。
書中小童姚頭丸(這綽號僅限童年期)經歷這一趟遊學後,有兩種能力被激發出來;一是英文能力,完全不怕跟外國人溝通,即使英文不夠出色也能「侃侃而談」,尤其聊到NBA、NFL,聲情狀似母語。這種附加收益使他國中、高中都不必為了大考去補習班補英文,只需閱讀英文雜誌與書籍,循序考過英檢初、中、高級及托福,為我們省下金錢及親子做早晚課誦念「囉嗦經」的時間。第二種是國際移動的能力,這是後來才顯現的。他有滿強的適應力不畏懼往外走。大學期間,利用暑期至A國大學遊學三個月、至B國某公司實習三個月、大四到C地大學當交換學生一年,畢業後赴A國攻碩,碩畢後去B國就職,拿著護照拉著行李上飛機,一落地即適應當地環境。吃與睡有豬的本事、耐磨耐操像牛的徒弟,他的名字有個「遠」,這字看起來像一匹馬載著他奔馳、衣袂飄揚的樣子。一人軍隊、豬牛馬隨行,年輕就是應該吃苦耐勞,到大世界闖一闖。他離鄉背井在國外工作,無親無故無人脈全靠自己安頓,近日碰到當地疫情嚴重、封控兩個月在家上班,一手機一筆電猶如雙節棍,為轉換工作跑道,線上密集鍛鍊程式語言、狂撒數百封履歷、視訊面談考試,終於進入心目中的理想公司朝著他的志向「資料科學家」邁進,效法身邊眾多在異國拚搏的學長、朋友的成長路徑圖,一步一腳印向前。
文 / 品牌溝通及公共事務部
穿上繡有最喜歡號碼的球衣、戴上專屬球帽,在本壘板上就定位。手握球棒,眼神鎖定目標球,下一秒——揮棒、打擊!棒球劃出一道完美的拋物線,愛奇兒的臉上也綻放出燦爛笑容。
愛奇兒取自Angel(天使)的音譯,是對身心發展障礙孩子們的稱呼。多年前,一位不良於行的美國女孩凱恩,渴望和同學一起打棒球,她的母親因此創立「得勝者聯盟」,透過簡化比賽方式,讓每位孩子都能在球場上找到自己的位置。
在傳教士威樂義夫婦的無私努力下,這項充滿意義的活動飄洋過海來到台灣,南山人壽也連續三年參與其中,一同點燃台灣愛奇兒的棒球夢,今年更陪伴超過60位孩子站上球場,揮出屬於自己的每一棒。
「當任何人能夠克服挑戰時,我們稱他們為得勝者。」在志工的協助下,每一位孩子雖然身體狀況各異,行動能力也不同,仍順利完成揮棒與跑壘,並在啦啦隊的熱烈加油聲中接力回到本壘,成功得分,開心地相互擊掌慶祝。這一刻,每個人心裡都滿溢著得勝的喜悅和滿足。